国务院常务会议日前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上海从上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酝酿的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经过将近20年的厉兵秣马,终于上升为正式的“国家行动”。在国际金融危机肆虐的当下,中央政府的这个决策审时度势,符合温家宝总理提出的刺激中国经济“远近结合、标本兼治”的战略决策。
“两个中心”的确立,特别是国际金融中心的确立,从长远来说,有利于彻底改变这种不利于我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市场架构,一方面树立人民币在国际体系中的应有地位,减少美元等西方货币动荡的过度影响;另一方面,即使是从近期目标来说,“两个中心”的建设目标也将有力拉动上海以及长三角地区的经济投资,从而成为刺激经济复苏的一个重要内容。
当华尔街等欧美国家既有的一些金融中心忙于“自救”的时候,一场没有硝烟的金融中心争夺战事实上已经悄然打响。中国凭借30年改革开放积累起来的强大国家实力,理应在这场争夺战中掌握自己的主动权,抓紧把上海建设成国际金融中心。然而,我们在建设金融中心的过程中,必须对一个问题有清醒的认识:我们是不是把“陆家嘴”建设成“华尔街”就大功告成了?
华尔街作为西方金融市场的代名词,在近几十年的西方经济运行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此次金融危机发生之前,其高度发达的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一直是我们崇仰和追赶的目标。但是,此次金融危机正是从华尔街开始萌芽,最终演变成一场影响世界的全面危机。由此可见,华尔街模式有它不可忽视的问题。在格林斯潘主掌美联储的近20年时间里,他长期推行宽松货币政策,市场流动性空前活跃,刺激美国经济持续增长。但是,格林斯潘为了活跃市场不仅长期实行低息政策,而且抗拒对市场进行监管。这导致华尔街成了过度投机的天堂,终于因次贷危机的发生陷于混乱。
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意见”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目标已经作出了规划:“建设比较发达的多功能、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加强金融机构和业务体系建设,稳步推进金融服务业对外开放。完善金融服务设施和布局规划,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健全金融法制,加强金融监管,维护金融稳定和安全。”这是一个在认真研究了西方金融市场的优点和缺点后作出的科学决策。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并不是简单地对华尔街进行“克隆”,而是要站在华尔街的肩膀上。一方面,我们要学习西方金融市场的先进经验,另一方面则应认真吸取其教训,从其走过的弯路中发现我们必须避免的失误。只有这样,我们的金融中心才能真正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